在红谷滩公安分局刑侦大队三中队,万仁会的办公桌总是一尘不染。他习惯性将案卷按时间码成直线,晨起必将军被叠成"豆腐块",这是他18年军旅生涯养成的特殊"强迫症"。如今,带着这份细致和严谨,都给了案头堆积如山的证据材料。
从警六年来,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,让无数迷雾般的案件在他手中现出原形。
硬核逻辑击破谎言
“嫌疑人是很狡猾,但是只要撒谎就有破绽。”
在当了半年的“学徒”后,上手主办的第一起案件就是持刀抢劫的重大刑事案件。案发现场在房间内,没有直接的视频资料,嫌疑人作案后连夜逃回九江,销毁作案工具、手机等关键物证,嫌疑人到案后审讯时更是沉默以对。“地狱级”难度的开局,又是面对“零口供”困局,万仁会硬生生从外围寻找 证据链,逐个关联,整理出了嫌疑人编织的谎言中存在的矛盾、破绽,制作了500多页的证据材料。当铁证如山的客观证据链在法庭上铺开时,嫌疑人也最终伏法。
“万仁会似乎天生就是办案的料,逻辑缜密,非常严谨。”同事们经常这样评价他。
坚定信念屡破坚冰
2024年辖区发生一起案件,报案人被骗89万元。万仁会主动承担案件的侦办工作,他带队跨越七省追查资金流向,追捕相关嫌疑人。不同于影视剧中的惊心动魄,现实中的追逃更多是数据海洋里的孤独泅渡。在江苏的一家公司门口,通宵达旦的蹲守;在山西的小镇上,吃着泡面做着笔录。万仁会带着同事们连续出差80天,最终在广东某地一举端掉这个诈骗窝点,抓获嫌疑人20余名,采取强制措施7名。
经过民警的努力,最终帮受害人张先生追回了部分损失,当看到装满现金的黑色布袋子,张先生红了眼眶。“原来真的有人为我们拼命”。当采访万仁会当时的感想时,他淡淡地说:“群众的钱回来了,我们也就值得了。不过我也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钱,蛮激动的。”永不停歇的刑侦“学徒”
转业之初,万仁会面对刑侦领域近乎“归零重启”。他白天跟着老民警学审讯技巧,晚上加班研究经典案例。为掌握新型电诈手段,他主动向其他专业警种请教资金流向分析,还自学虚拟货币知识。
“执法者的专业就是群众的安全绳。”正是这种“小学生”般的学习姿态,让他多年来办理的刑事案件“零差错”。
“执法办案容不得‘差不多’。”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从“橄榄绿”到“藏青蓝”,万仁会把军人的刻度刻进了警徽的纹路里。在这位“细节控”刑警眼中,每本案卷的边距误差、每次笔录的精确时分,都是守护群众期盼的无声誓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