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暮色浸染教学楼穹顶,图书馆廊灯次第亮起,一抹流动的警蓝悄然融入校园夜色。龙兴派出所的巡逻队员正以"心跳频率"闪烁着红蓝光芒,与教室窗格透出的暖黄光影交织成独特的安全光谱。在这片承载着五万学子青春的热土上,一套由"信息联通、巡逻联动、纠纷联调、应急联处"构成的平安密码正在高效运转。今年以来,为贯彻落实省厅13156、市局12359和分局123455总体工作思路,龙兴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,以党建联盟为引领,紧扣能动、预防、共治、智慧、民意五大警务,通过实施警保联动,建立健全 “四联”机制,有力提升校园安全治理水平和在校师生的幸福感、安全感、满意度。
信息联通,让风险早现形。“01!南昌工学院北门发现一可疑男子持续徘徊。”对讲机中传出急促的无线电波刺破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寂静,值班民警指尖划出残影。三秒后,“三张图”系统已将该男子的监控视角投射至指挥大屏:深灰夹克男子徘徊于闸机外侧,两次尾随学生试图闯卡。值班民警迅速启动应急响应,驻校警务室民警紧急前往校门,最小应急作战单元同步进行支援,综合指挥室同步推送研判结果。
每日两次点名,紧急情况立即汇报,重要情况流转驻校警务室,每周制定巡逻计划,每月开展警校联席会议......龙兴派出所通过构建“信息双向互通、资源协同共享”的警保联动模式,不仅实现了高校安全动态信息的常态化报送,更依托职能优势反向赋能高校安全管理,有效形成“情报研判—风险预警—靶向干预”的闭环运作体系。不仅如此,派出所创新“小天网”建设工程,实现资源共享、平安升级。开学以来,警校信息日均交互量7.5条,上报整改安全隐患3处。
巡逻联动,让平安无盲区。晚九点的校园林荫道上,三道光束划破夜色。保安队长老陈的强光手电扫过灌木丛,民警拉旺罗布的肩灯在转角投射出安全半径,学生义警小张胸前的反光条在监控中留下星点轨迹。这支由“藏蓝+深灰+荧光黄”组成的混编巡逻队,正以“鹰眼+猫步”模式扫描着校园每处安全盲区。
为压降校园及周边可防性案件,实现见警率、见保率“双提升”,龙兴派出所牵头各高校建立日查夜巡工作制度,组建由驻校民警、高校保安、师生义警组成的“警保联巡队”,配齐配强安保装备,规定巡逻频次,上报巡逻计划,结合分局三级巡防体系,在重点场所、重要区域、周边小巷开展巡查巡逻和视频巡查,及时发现可疑人员和异常行为,防范违法犯罪和聚集滋事等事件发生。开学以来,辖区高校盗窃“零发案”,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85.7%,师生安全感、满意度不断提升。
纠纷联调,让烦恼就地解。推开“融调解室”的木门,茉莉香茶热气氤氲,一场特别的“四方会谈”正在进行:驻校民警翻译着“打架成本计算公式”,保卫处长紧盯着情绪拐点,辅导员用往届案例还原矛盾演化轨迹,学生义警默默递上“调解协议书”。
为进一步深化派出所主防改革成果,依托驻校民警在“校园”优势,根据校园矛盾纠纷特点,按照矛盾纠纷“三解”目标,龙兴派出所组建由社区民警、保卫干部、辅导员、学生骨干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,通过校园警情、走进班级等途径,广泛摸排涉及学生情感、宿舍矛盾、师生冲突等类型纠纷矛盾,提前介入、合力调处。2025年以来,先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起,化解率达100%,化解周期大大缩短,做实了“纠纷不出班,矛盾不出校”。
应急联处,让险情秒级控。“暴恐分子”持刀冲击校门瞬间,2名安保人员立即启动“一键报警”,同步抓起防暴叉与盾牌冲出岗亭,3分钟内第一最小应急作战单元赶赴现场,形成战术合围,开展周边封控,5分钟内市局特警、派出所民警抵达现场,完成制服,清理善后。这场在校园实地上演的“沉浸式演练”,正是龙兴派出所每月一演练的实训缩影。
为提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,进一步深化“135”快反机制建设,龙兴派出所联动市局特警、分局巡逻处突大队等专业力量,围绕校园重大警情、安全事故、突发事件等,构建以驻校警务室主训、派出所主查、巡逻处突及特警主练的三级培训机制,结合每日点名、每周培训、每月演练,有效提升安保人员消防技能、现场处置和舆情管控等能力,确保校园安保队伍关键时刻“顶得住、冲得上、解得快”。开学以来,累计开展各类综合演练2次、能力培训24次。